因緣

因緣
(因緣, 因缘)
(sa) hetupratyaya. Cause; causes; [lang id =1028]因 (sa) hetu, is primary cause, [lang id =1028]緣 (sa) pratyaya, secondary cause, or causes, e. g. a seed is [lang id =1028]因, rain, dew, farmer, etc., are [lang id =1028]緣. The [lang id =1028]十二因緣 twelve (sa) nidānas or links are 'the concatenation of cause and effect in the whole range of existence'.
* * *
為因與緣的并稱, 唯識宗所立四緣之一。 因、 為引生結果的直接內在原因;緣、 指由外來相助的間接原因。 依此, 因緣又有內因外緣、 親因疏緣之稱。 廣義而言, 因即意謂因與緣, 包含內因與外緣。 一切萬有, 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, 稱為因緣生、 緣生、 緣起。 因此, 由因緣生滅的一切法, 稱為因緣生滅法;而由因與緣和合所產生的結果, 稱為因緣和合。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假生, 無有自性, 此即‘緣起性空’之理。 若以煩惱為因, 以業為緣, 能招感迷界之果;以智為因, 以定為緣, 則能招感悟界之果。 因緣, 又名親因緣, 是一切法生起的主要條件, 事實上就是第八阿賴耶識中, 能生起現行果法的種子。 《成唯識論》卷七曰: ‘因緣, 謂有為法親自辨果, 此體有二, 一、 種子, 二、 現行。’
* * *
謂六根為因, 六塵為緣也。 如眼根對於色塵時, 識即隨生; 餘根亦然, 是名因緣。 (六根者, 眼根、 耳根、 鼻根、 舌根、 身根、 意根也。 六塵者, 色塵、 聲塵、 香塵、 味塵、 觸塵、 法塵也。 )
* * *
凡一事一物之生, 本身的因素叫做因, 旁助的因緣叫做緣。 例如稻穀, 種子為因, 泥土、 雨露、 空氣、 陽光、 肥料、 農作等為緣, 由此種種因緣的和合而生長穀子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